如何战胜自己的拖延性格?
一件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动手,等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开始做。
“人人都会有拖延症。”
根据科学杂志的调查数据显示,大概95%的人都承认曾经拖延。而没有承认的另外5%的人,则是在说谎。
拖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
我们每个人,每一天都以不同方式、不同时间在拖延。其中,每天拖延一到两个小时,是我们大多数人拖延时间的区间。
但是,如果你是长期拖延,又一直无法克服这个症状,那你可能需要运用更好的措施,来处理这个问题了。
想要解决你的拖延症,首先要了解一下,哪些情况会导致你产生拖延。
导致我们拖延的特征,大概有几个:
1,任务单调乏味,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情绪上的刺激;
2,任务的困难度越高,我们就越是不会轻易展开行动;
3,做的事情没有明确的指标,模糊不清,目标不明晰;
4,缺乏内在或外在的奖励,无法调动自己做事的兴趣;
就拿我自己来说,比如:这个月我定了一个计划,要更新多少视频教程,但是中途我总会找机会来躲避,或者找借口来做其它的事情,
为什么?因为相比这个这个新任务来说,旧的任务或习惯看起来更好操作,更易解决,
所以潜意识就会非常排斥做这个,而选择更简单的,更有兴致的,这也就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还老喜欢看手机了,因为这个更让人兴奋!这是本能!
那么如何去改变拖延?
针对上面地几种情况,子丁觉得我们要对应解决
第一种:给单调乏味的任务,添加一些乐趣
做运动,对于很多人来说,是一件非常单调的事情。
但如果你懂得用更有趣的方式去做这件事,你的坚持就会变得容易。
例如跑步的时候戴着耳机听歌、学英文,或者有条件的上健身房用跑步机锻炼。
这种一边看电视剧,一边锻炼身体的方式,比起单纯地外出跑步,就会多了许多乐趣,行动的意愿也会强烈很多。
第二种:拆解目标,降低任务的难度
这个方法,就是把一个大的目标,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。
由于这些小的任务,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,当你接二连三地完成它们之后,那么最终这个大的目标,也就被你完成了。
例如“看完一本书”,这是一个大的目标。如果每天想着这个目标去阅读,你心理肯定会产生抗拒感,觉得这本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!
但如果你把这个目标拆解,分为一个个小的任务,如每天阅读一个章节或者每天看个十页等,那你做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了。正因为容易,所以你每天看三本书,每本书看十几页,你也能够兼顾。
越是容易入手去做的事情,越会容易让我们开始行动。
第三种:设立明确的行动目标
清晰的目标,对于引导我们行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如果你不知道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,可以把“宏观目标”转化为“微观目标”。
例如对于“看书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好习惯”这件事,任何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,但很难让人都开始行动起来去做。
这时,你就需要把这个“宏观目标”转化为更具体的“微观目标”。你可以思考,“提升自我”,到底要从哪方面入手呢?
根据自身的需求,制定一些具体要阅读的书单,诸如到底是提升你的口才能力,抑或是更新你的认知思维等。
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方向,接下来你就可以寻觅相关的书籍,然后开始学习知识。
第六种:给自己建立一些行动的激励方案
做成一件事,有内在的奖励和外在的奖励。
前者就是积累了做事的成功感和对自己的认同感,而后者有可能会获得老板的赞赏或者物质上的回报。
并不是所有事情,都会有这种奖励。但如果你能够主动给自己建立一些激励方案,诸如完成某个小目标,你就可以玩几盘游戏;或者做完当天的工作,就约朋友一起去看个电影,甚至给自己放个小假等等,都是一种不错的方式。
任何时候,都要懂得自我激励。找到可以奖赏自己的地方,然后通过自律的行动而获得这种奖赏,你慢慢就会培养出坚持的意志品质了。
另外根据子丁的个人经验,以下的几个方法也是有必要的
1,给自己制定一个拖延列表
把想拖延的事情放在同一个表格上,彼此相互对比,你能够更清晰知道,先去做哪些事会更划算,也更轻易完成。
2,考虑拖延的后果
把时间的跨度拉长,当你长期不学习不进步不解决问题,你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?
3,给事情设立截止时间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你必须要给自己要做的事情,设立一个截止时间。
战胜拖延需要一定的自律,万事开头难,先开始去做再说,
子丁就是这样来的,刚开始做视频的时候,非常难受,可是做了一个星期之后,就好多了。
两个星期之后,都有些习惯了。
所以不要去怕,先去行动再说!